一般社団法人日本徽商協会

イメージ

ようこそ 一般社団法人 日本徽商協会

このホームページをご覧頂き、誠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徽商活動情報

安徽新闻

“安徽造”手术机器人 可帮关羽“刮骨疗毒”

 来源:安徽网  发布时间:2018/01/04

 

 

昨天,42岁的王先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了手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实施手术的团队里,有位灵活的“独臂侠”首次现身便大显身手。它叫“天玑”,是最新的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我省骨科手术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值得关注的是,“天玑”的研发者是安徽人,该款机器人有望在合肥实现量产。

 

机器人破骨科手术难题

“骨科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操作像在一个四壁都很坚硬的暗箱内进行,视野和角度都存在一定困难。”安医大一附院骨科主任申才良教授告诉记者,“骨科手术有三大难题:视野差、难精准、不稳定。”

骨科手术位置深、空间狭小且毗邻重要神经和血管,尤其是脊柱和骨盆手术更是如此,有一双可以透视的眼睛看清人体内部结构、有一条稳定的操作路径保证手术质量,这是骨科手术最迫切的需求。

申才良介绍,有了最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进行深层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可以将虚拟的手术计划转变为现实的空间位置,手术路径更加精确。螺钉适合的长度、宽度、进入骨骼的角度,“天玑”都能准确计算,精度可以达到0.8毫米。对于脊柱及四肢创伤都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手术中可实现精准定位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从仿生学的角度来说,光学跟踪系统就像是机器人的“眼睛”,不仅透视洞察着骨骼的深处,还实时监控每一个手术环节;机械臂就是机器人的“手”,6轴的设计兼顾了运动灵活性和操作稳定性,且能达到亚毫米的精度;而主控台车系统就等于机器人的大脑,智能传达着医生的想法给以上两个设备,帮助医生进行“路径规划”。

“天玑”用它的“透视眼”对患处进行三维影像扫描,结合计算机导航系统设计钉道,然后用人力无可比拟的“稳定手”将手术工具精准定位到手术位置,再进行一系列的进钉、固定工作。同时,导航系统实时监控手术全过程,跟踪患者术中的移动,机器人手臂位置自动补偿,保障手术路径与计划路径一致。

 

“天玑”有望在肥实现量产

“用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的软组织损伤小、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申才良表示,骨科机器人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脊髓、血管损伤风险,不需要反复透视来确定进钉位置,减少了70%以上的术中辐射,医生与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大大降低,也降低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尤其对于上颈椎疾病、脊柱畸形、脊柱翻修、骨盆及髋臼等常规手术难以置钉的患者,以及一些因骨质疏松而不便进行多次进钉尝试的患者极为有利。

据悉,“天玑”的研发者是安徽人,这款机器人有望在合肥实现量产,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创建国家级“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开展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研究,建立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体系、质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