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社団法人日本徽商協会

イメージ

ようこそ 一般社団法人 日本徽商協会

このホームページをご覧頂き、誠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徽商活動情報

安徽新闻

安徽:通达“新时空” 跑出发展“加速度”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07

 

合宁、合安、合巢芜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日前进入收官阶段,全省高速公路网及华北和中西部地区,过境安徽前往长三角和华南地区的路网畅通水平将明显改善。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进入通车前联调联试阶段,皖西北地区不通高铁历史将一举终结。从1991年开工建设“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到今年8月底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八百里皖江已是十桥飞架,更见证着建国70年来安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非凡跨越。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安徽是传统农业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底子薄,省会合肥一度是铁路“盲肠”。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穿越,平原、丘陵、山区多种地形分布,建设条件复杂,交通建设可谓负重起步,爬坡过坎。

如今,大江大河天堑已成通途,全省公路航道里程、路网密度均居全国前列,省会合肥成为高铁时代的重要枢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夯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

向哪修路?

——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畅通要素市场化流动通道,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先导作用

随着芜湖中江桥改建工程于8月底竣工通车,芜申运河安徽段全面建成。这是共建长三角区域互通互联立体交通网络的新进展。

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协议,共同打通17条省际“断头路(航道)”。徐明、泗许等高速公路和104国道、310国道等省际公路全线贯通,新汴河航道正在加快建设。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快构筑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内河水运以及民用航空网络,持续健全内联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畅通经济要素市场化流动通道,更好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需要。

1986年,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合肥至南京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作为当时上海至成都、伊宁的国道的一部分,也健全了长三角公路网对外辐射网络。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2000年建成通车,打通华东铁路第二通道,进一步完善了长三角铁路网络,为区域经济的快速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8年,全省第一条快速客运铁路合肥至南京建成运营,拉开了安徽乃至长三角区域进入“高铁时代”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安城际铁路、杭黄高铁建成,淮北市开行高铁,北沿江高速公路顺畅对接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全力打通中西部省份通往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的水运快速新通道,合肥新桥机场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西部枢纽和重要货运枢纽基地。安徽正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实现更大跃升。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居全国第8位,是建国初期的100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36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6612公里,通航里程5728公里,居全国第8位。铁路营业里程由改革开放之初的978公里增加到2018年底的4275公里,省会合肥成为全国19个铁路综合枢纽之一。

修哪些路?

——畅通干支相连“微循环”,提升路网密度,提高通达深度,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

投资32亿元的国道347公路铜陵普济圩至枞阳一级公路,是铜陵市投资额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车近1年以来,实现了铜陵市区与枞阳县城间的快速通达,惠及沿线5个乡镇和30多万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加快干线普通公路特别是一级公路作为公路建设重点,一线公路通车里程较“十二五”末增长7倍多,有力支撑公路沿线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建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更加注重推进干线普通公路、县乡公路、支线航道等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通行密度和通达深度。

1954年,我省决定对皖北地区的蚌埠至阜阳的公路铺筑路面,在石料奇缺的情况下,利用当地含有黏土砂粒的砂礓作为主材建成了全国第一条砂礓公路。 1978年,合肥至六安的公路作为全省首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改革开放后,全省公路干线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逐步构建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节点的干线公路网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谋网、谋实、谋细、谋效,进一步把发展重点从保障畅通转向健全网络,推动实现干支相连的“微循环”。加快实现市县之间一级公路短直连接的目标,更加注重县乡村道路、连接线道路、支线航道等“毛细血管”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省一级公路里程4863公里,公路密度达149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6位。

干支多层次互通、城乡广覆盖连接包容性交通网络体系的加快构建,正在日益发挥着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效应。

为谁修路?

——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支撑作用

寿县炎刘、刘岗等毗邻省会合肥的乡镇,一度反而成为该县贫困程度较深的乡镇,根源就在于交通不便。如今,这里成为融入合肥新桥机场空港经济区的“桥头堡”,“四好”农村路加快向各个村组延伸,促进了特色种养产业的蓬勃发展。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人员货物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是广大乡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一直着力改善山区和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加快山区公路建设,全省第一条引进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公路就是绩溪县境内的荆州公路。农村公路“村村通”一度曾成为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引领下,全省建成了里程超过7.5万公里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6.5万公里的扩面延伸工程,同步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提升工程、农村运输通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提升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截至201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18.1万公里,所有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快递物流服务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今年前7个月,全省完成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1.1%,增幅居全国第1位。

城乡公路、客运、物流体系加快一体化,为推进农村电商的全覆盖,实现特色农产品“买全国、卖全国”,加快旅游、民宿等乡村产业发展构筑了有力支撑。(记者 胡旭)

 

 

 

 

▲